天才一秒记住【思路文学网】地址:https://www.siluwx.com
苏秦以连横说秦
《战国策》
【作者小传】《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秘室所藏有关战国史事的几种本子汇集编纂校订而成的,原来的几种本子分别叫《国策》、《**》、《短长》、《事语》、《长书》、《修书》,这些本子的作者,刘向没有留下名来。
内容杂记上继春秋、下至秦汉之间计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史事,因为主要记述了战国游士的策谋说辞,所以刘向把书名定为《战国策》,分列十二国,三十三篇。
到宋朝残佚了十一篇,曾巩访书补缺,重加考校,复定为三十三篇,分成四百八十六章。
今传《战国策》各种校注本,都出自曾巩校定本,与古本稍有出入。
刘向编《战国策》,所采底本既有六种之多,可见其各篇章不是一时一人所作。
一般认为有些是战国时人所作,有些是楚汉之际人所作,也有些是西汉时人所作,作者大抵是纵横家之流。
清人及近代学者也有考证作者是楚汉之际曾游说韩信取齐、叛汉的策士蒯通的,但证据并不充分。
只能说,《战国策》部分篇章可能来源于蒯通所作《隽永》八十一篇;大多数的篇章,作者已无可考了。
刘向认为,《战国策》所记,“皆高才秀士”
,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
的故事,虽然反映的是“兵革不休,诈伪并起”
,不足以“临国教化”
,但其史其文还是“皆可观”
的。
其中不少章节,原作者有相当高的写作水平,文笔酣畅,辞句辩给,气势磅礴,长于体情状物,善用修辞手段,堪称先秦散文中的优秀之作,对汉以后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题解】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纵横驰骋,朝秦暮楚,以逞其智能,获取功名。
本文记载了苏秦始以连横之策说秦,而其说不行,于是发愤读书、终于相赵的故事。
其中刻划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策士形象。
正如南宋鲍彪所说:“(苏)秦之自刺,可谓有志矣。
而志在金玉卿相,故其所成就,适足以夸嫂妇。”
(《战国策注》)为使人物个性鲜明突出,作者移花接木,将苏秦游说路过洛阳,周显王“除道效劳”
(元吴师道注)的史实,移植到其亲属身上,以亲属的前倨而后卑,映衬苏秦的前窘困、后通显,并以前抑后扬的对比表现,造成讽刺当时世态人情、社会风气的强烈效果。
此外,文中写苏秦的说辞,铺陈夸饰,气势充盈,可视为汉赋铺张扬厉文风的滥觞。
苏秦始将连横(1),说秦惠王曰(2):“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3),北有胡貉、代马之用(4),南有巫山、黔中之限(5),东有肴、函之固(6)。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7),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8),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9),愿以异日(10)。”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11),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12),尧伐驩兜(13),舜伐三苗(14),禹伐共工(15),汤伐有夏(16),文王伐崇(17),武王伐纣(18),齐桓任战而伯天下(19)。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20)?古者使车毂击驰(21),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文士并饰(22),诸侯乱惑,万端俱起(23),不可胜理。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24),百姓不足。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25),明言章理(26),兵甲愈起。
辩言伟服(27),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